這是明天要上台報告的一份講稿,打的很倉卒,內容也是沒有太多修飾,
其實主要還是想表達基督徒是合等的發光發熱阿。
宗教,在台灣一直被定位在非常狂熱的點,很自然的,宗教所引發的效應,
自然在各個層面都得以顯現。
在台灣宗教可以分為很多種,尤其是中國人特有的習性,舉凡說的出來的,
都能拜,拜人,拜狗,拜豬,拜猴,拜樹,拜海….太多太多的偶像崇拜,
雖然扭曲了最真實的敬拜,卻帶動了非常大的商機。
宗教所帶動的行業究竟有哪些,或許在國外影響程度是比較趨向於政治面,
心靈面,但在台灣,宗教所帶動的卻是龐大的商機。先拿佛教體系來論,
佛教在台灣已經逐漸和道教以及一貫道和密宗相結合,
自然各家的習俗也要都做到,台灣人習慣就是多做少錯,所以,不管是朝山,
打禪七,祭天,祭祖,吃齋,念佛,樣樣少不了,而從中所崛起的行業,
也數之不盡。
已佛教體系來說,帶動的就包含飲食業,印刷業,服務業,美容業,社會服務,
殯葬業…等,飲食業最明顯的就是素食,這算是中國人特有的飲食文化,
不是為了健康,而是為了宗教來吃素,算來也是一絕。印刷業,
台灣每年單單出版的佛經就不下百萬冊,還包含了許多所謂的結緣書,
再加上每年安太歲點光明燈所使用的記名紙張,數量為之可觀。
而美容業究竟和宗教有什麼關係,我相信大多數人非常納悶,
其實在台灣已經有所謂的行銷公司,結合了營養食品,美容,
以及各式開運商品搭配命理,而以往曾經也是佛教徒的我,
也曾經加入過這樣的體系,雖然我並沒有進行銷售的體系,
而單單只學習命理,卻也從中發現很恐步的商機,就拿營養食品來說,
一罐開運食品單價就在2000以上,一次至少都會吃個兩三種,
再加上所謂的開運爐,小八卦,大八掛….等,消費經額是非常非常的可觀,
日收入可以在近百萬,而近年來在各大百貨公司都可看到的美容產品—香華天,
亦是如此,由此就可以知道宗教所引發的商機有多麼的沒有道理卻又如此龐大。
在社會服務上,例如慈濟就是個最明確的例子,
而近年來寺廟也逐漸走入這樣的體系,例如佛光山,中台禪寺等等,
都是以人本為目標,進而達到服務人群的理念,
這樣的行業不可某滅的事對於人群的服務,數年前的桃園空難,
第一時間加入搶救和安撫群眾的民間團體,就是慈濟,在當時人心惶惶的時刻,
社回團體所發起的穩定性,是非常非常的可觀,也由此可以看出,
宗教為主軸的行業,撇開商機還是有很正面的意義。
而殯葬業在台灣也是個龐大的商業體系,早年由私人經營的殯葬業,
近幾年都逐漸轉型成為連鎖性質的公司,不管是龍嚴人本或是金寶山等等,
都算是這行當中的知名公司,而全包辦的性質也讓喪家能免去很多煩憂,
所帶來的利益,更是經人可觀。
當然,還有許許多多的行業是佛教所引響的,
最主要還是佛教在台灣已經深植人心,自然許多的產業都能夠和其也所關連,
之所以將其提出來說,主要是因為這些產業所影響是大層面的,是高度獲利的,
是深入各階層的。而上面沒有提到的還有如雕刻業,影視業,
製造業(製造香,紙錢..等)…很多很多。
上述這些,大多都是台灣比例最高的佛教體系所帶動的行業,但近年來,
基督教體系的宗教逐漸在台灣興起,人口比例逐年增加,
許多民眾也開始從抗拒轉而成為接受,因此所引發的行業,也是不可某滅的。
如果真的要比較,基督教在台灣和佛教所帶來產業的差異,算是雕刻業最受影響,
而製造香,蠟燭,紙錢等等的行業,也是無法從中獲利,
基督教在台灣所帶動的行業,其實和佛教大同小異,
但不同的卻在於令人感動的程度,往往更勝過佛教所帶來的感動。
我本身現在已經是一個基督徒,也因此我才知道,有許許多多的知名人物和企業,
都是基督教所帶動的,不同於佛教偏向於產業式的帶動,基督教偏向以人為中心,
這也牽扯到聖經當中的”得人如得魚”這句話,基督徒的知名人物遍佈各階層,
且都是發光發熱的重要人物,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蔣家,從蔣中正至蔣經
整個家族都是基督徒,現今政治界還有如賴士葆,雷倩,吳敦義等等,
都是非常高知名度的基督徒,在政商界,王雪紅,張孝威,鄒開連…等,
不管是在
如飛兒,陳建州,王力宏,陶喆…等,之所以說了那麼多的人,
不是因為他們那麼有名氣,而是身為基督徒的他們,在他們的領域中所帶動的,
是非常的頂尖的。
張孝威的台灣大哥大,鄒開連的雅虎奇摩,創世基金會的創辦人曹慶,
孫越一手創辦的宇宙光和GOODTV,王力宏所作出那麼多的動人樂章,
他們或許不是宗教所帶動出來的行業,卻在各行業當中利用宗教來發光發熱,
而這也說明了宗教所帶動的行業,不單單那麼簡單都是眼睛所能見的,
還有很多很多,他們為了要榮耀自己的信仰,在自己的行業領域當中,
確實做到聖經當中說的”居首不拘尾”,這些都不是顯性的,卻是能夠帶動潮流,
帶動世界的脈動,更多的是我們要去深思,深思宗教所帶領出來的行業,
或是宗教所帶動出來的人才,這兩者的差異性何者最有助益。